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诗经

诗经关雎读后感

时间:2025-04-14 17:05:45
诗经关雎读后感(精选20篇)

诗经关雎读后感(精选20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关雎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关雎读后感 篇1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这首爱情诗是当之无愧的三百篇之冠。

这首诗写了一位痴情“君子”对一位采荇菜的“淑女”的执著追求。用比兴手法,引起下文,先言雎鸠的阵阵鸣叫,引起自己对淑女的爱慕之心,开头委婉含蓄,奠定了全篇的基调。全篇以“求”为中心,分为三章,写作者一见钟情、朝思暮想、想象结合三部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作者用叠韵增强了全诗的和谐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君子好逑”反映了男子的坦率自然,也使全诗保留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一联,描写了淑女的美丽贤惠,勤劳忙碌的姿态,“流”极写少女顺着水流,忽而向左,忽而向右地采摘荇菜的姿态,使之富有动感与生机,也暗含了少女难求的意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句反映了求之不得的烦恼,悠哉一词的叠用将作者长夜难眠的相思之苦刻画得入木三分……巧妙优美的语言反映了复杂的心境: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一位少年的爱慕之心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经关雎读后感 篇2

丝绦拂曳,独钓河州。

悠哉闲游,天水独色偶掠鸿雀,伛偻稀往,握刀柄直耍个风响。竹路悠长,远闻犬吠,少有孩提嬉闹,寂清无风。走他半里现茅门,少年心性,腕间着力,刀白锋泽,枯叶早落,唰唰欲折人家桃。

睥睨斩尾芦渡天远,间揽长绢紧发,望水江涛引轻愁。挑刀荡浪水波,幽幽,悠悠。风起微萧,想来春到。唯见暮浪击残,想罢未得心上喜悦,轻叹岸到村郭。

持剑,击节疾,拍声张。转腕甩花样,剑光乍泄轻寒,明映烛光月白。叱咤助兴,利刃破空突刺,收势翻身疾转,点腕左右微动,连绵起势。斩影连环泄幕光,展腾跃激昂,落地划作剑弧,凌厉张扬。三叠拍息,骤然收势。余威震,银龙吐息归鞘,之余清鸣悠越。

撇头忽见那女子身影,白衣同流苏飞扬,或是偶然遇到露得风姿,倒是见笑。

只有这一眼,忘不了——

在夜深人静是偶尔想起她,忆起那是全世界的光都汇集的闪亮——忆起初见时的那一撇,每一处细节,每一处情景,忆起她半遮半掩的浅笑和她逆着光的影子。

辗转难眠,只知道她是我的光。

  诗经关雎读后感 篇3

伴着关关和鸣的雎鸟,我独自来到河中的小洲。

闲暇之时,偶尔能来到此等惬意之地,又何尝不为享受?我这么想。但总觉得似乎还少了些什么。突然间,一位高挑秀雅的女子映入了我的眼帘,只见她身着绿罗衣,竹簪束发,光洁白皙的脸庞,乌黑深邃的眼眸,实在是少见的美丽姿色啊,令人心醉。我细思,这难道不就是可以娶以为妻的贤淑女子吗?我入了迷。少时,不觉天色已晚,还未来得及与这位女子言谈,她便款款离开。遇见,或许只是一眼,便能走进我的心中了吧。

晓看云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从那以后,每每我闭眼就寝,那位女子的面貌就浮现在我眼前。无论是白昼,亦是黑夜,我都想再次遇见她,追求她,与她相伴余生。但是,再多的爱意也只能化为思念,默默地想她,便使我彻夜难眠。

梦回那日相逢,参差不齐的荇菜之间,隐隐约约有女子的身影,我奏起琴瑟,想要接近她;我敲起钟鼓,只为取悦她。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梦醒时分,我终究还是得不到我心仪的女子,她也无法感受到我的真心。

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待到陌上花开之时,试问你可否缓缓归矣?

  诗经关雎读后感 篇4

说《诗经》就定然不能不说《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信这句是很多人第一次读到的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诗经经典了,在我们青涩的年华里,多少人曾经为这一句而迷醉沉吟,憧憬着那些与爱情有关的字句篇章。事实上,《关雎》还是《诗经》的第一篇,少时学《关雎》,记得老师只是不停地给大家讲解着其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赋比兴之类云云,今时今日,那些修辞手法大部分都早已忘记,然而诵读诗文时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同学们懵懵懂懂的笑声,我们永远无法忘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每次读到这句,胸中都会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有故事,或许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物是人非的交替,生命就是一次又一次永无止境的轮回吧。诗句中,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思绪纷繁,百感交集。那些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我们呢?我们经历过一些事,看过一张张面孔,一次次遇见,同时也一次次擦肩而过,虽与征夫殊途,实际上我们同归。在未来的日子里,或许我们仍然会继续这样的生活,但是只要自己觉得没有遗憾,生活应该都是完美的。

  诗经关雎读后感 篇5

《关关雎鸠》当代作家蔡小蓉写的长篇小说。蔡小蓉,生于70年代,就读于武汉大学并留校任教。其文字不在辞藻,而在气韵生动;其文字冰雪聪明,善解人意。著名作家严歌苓评价该书:惊人的才情,既古典又当代,既荒谬又浪漫

《关关雎鸠》是其写作风格的典型代表作品,成书于2002年。该书的前身是《日居月诸》,主要内容围绕在九十年代一群年轻留校教师,讲他们居住在“筒子楼”的小空间不断闪躲腾挪,从小视野窥看到大世界真实的再小了九十年代的爱情攻防、婚姻、生活态度、潮流风尚、娱乐交际、职场、生存之道等等。全书弥漫着浓厚的怀旧气氛,内蕴和情怀高涨,显得形象饱满,鲜活,记忆深刻,给人以回味深长、经久不息的思考。

书中把塑造的多个人物形象统归到W大的宿舍楼,日局斋和月局斋。在这个小世界里人们之间发生诸多事情,涉及到生活的各个角度,仅从校园中便窥见了社会的错综复杂,给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即将离校的毕业生以深刻的思考。

  诗经关雎读后感 篇6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对于《关雎》,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在我们的一同认知中,这一首爱情诗是写“君子”对“淑女”的追求。第一组便是关雎,朱熹说:“雎鸠,水鸟”,“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雌雄相依,“相与和鸣于河洲之上”。关雎雌雄成双,在水中的陆地上和鸣,自然能够引起求女君子的同感。对于自己的心上人,他朝思暮想,但却只能远观,不能领回家。第二组是采择荇菜。如果水里的荇菜非常繁茂,就必定引来附近的女子采摘。其中的一位,便是这君子看中的淑女。我想,此时此刻,君子一定希望自己可以化身荇菜,被淑女采去,那么,这是多美的事情。第三组是君子求女,这 ……此处隐藏7183个字……过这本书,爱情绝对不是重点,但是却不妨碍我一口气就读完。因为它的真实,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那些琐碎的家长里短,感觉我就走在这些场景里面,像一个隐形人一样,观察着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无奈,妥协,计较,看着他们一年年,走过的路,发生的变化。

我是喜欢小鱼的,也许在她身上能找我的一些影子,单纯,没有经历过太多的社会经验,爱画画,对人真诚,在最后有自己的爱情归宿和不错的事业。我也不讨厌戴菁,身边也会有这样的女孩子,她们漂亮,嚣张,霸气,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知道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得到想要的东西,在现代这样的社会中,足够强势的女孩才能生存的更好。只是一直读到最后,我也没有能到体会到她到底是幸福的吗?抑或这对她根本不重要。

其他的一些人无论是颜立菲和骆波,望里锋和罗晓姣等等,感觉这些人就生活在我周围的邻居里面,也许不再是筒子楼了,但是同样的事情还在继续,婚变,房子,出国,孩子。我看这书的时候有些悲观,因为所有这些事都赤裸裸的摆放在我的面前,告诉着我,这就似乎活生生的现实。

  诗经关雎读后感 篇18

许多年前就在朋友的杂志上看过《日居月渚》。

小麦的每一本书我都爱,都买,只是发表《日居月渚》的那本《十月》发行量太小,过了那个月,就不能买到了。

可是过了这么多年,她又出现了,改了名叫做《关关雎鸠》,真是惊喜啊。就像你偶遇一个人,惊鸿一瞥后杳无消息,过了很久,竟然蓦然回首,那人却说:“那就是我,我在这儿呢。”即使换了名字,还是那副容颜,那般心肠。多好。

多年后再看《关关雎鸠》还是真好。筒子楼里的生活亲切,对白里的武汉腔亲切,有些人物是当年在麦琪的散文里早就熟悉的。武军追林烈;颜立菲就是颜如玉;柏舟有林展的影子吧……再看就像碰到老熟人一样,还是亲切。小鱼善良。善良,聪慧而细腻的人往往有轻俏的刻薄,损人不显山不露水的,这个刻薄也亲切。

小容也应是善良的人,但是谁说善良的人不可以无伤大雅地刻薄一下子?那叫风趣那叫慧黠那叫伶牙俐齿,那叫看透世情人心又善于删繁就简。让你读来会心一笑,也让你知道一下子——小鱼是单纯,可不是傻呢。

爱她文章的人大概都有这种聪明的傻气,又或者叫傻气的聪明。

这样的小刻薄,是钱锺书常用,是张爱玲常用。

看关关雎鸠的时候我就常常想起这两个人来。

张爱玲写过一篇《必也正名乎》,小麦也写过一篇《说说名字》。想起这两篇的时候总是弄混,会搞不清楚其中的一句话到底是张爱写的,还是小麦写的。

  诗经关雎读后感 篇19

《关关雎鸠》这本书,原名叫《日居月诸》,发表在《十月》杂志上。名如其文,是蔡小容一贯的审美趣味。这本书如果想搏市场,名字或许该叫《美女教师们的爱恨情仇》——作者一定会疯掉的,所以这本书等了很多年才出版。不过真是没白等,等了那么久,终究还是遇到了对的人。

《关关雎鸠》不靠情节取胜,写的是筒子楼里的一群青年大学教师,他们的小纠葛、小心思、小情感、小算计。出场人物不少,但个性鲜明,几个动作,几句对话,惟妙惟肖。主人公小鱼是作者自身的投影,抱着心爱的画集,走在校园的树影里,她几乎忍不住要跳跃起来;颇会来事儿、拿姿作态的“行政女”戴菁;风韵有致、心地善良的“法语女郎”颜立菲;坚毅沉稳的“学术女”柏舟;粗枝大叶却热衷撰写心灵鸡汤的图书馆“师傅”张燕……呵呵,俨然一幅象牙塔里的浮世绘。

这些人物和我八竿子打不着,他(她)们至今仍停留在纸上,可我好像每一个都认识。不管是好是坏,是精明还是愚钝,是纯善还是自私,我喜欢他(她)们每一个人,他(她)们是让这个世界丰富有趣的音符。

《关关雎鸠》的故事核心一点都不宏大,但读起来颇有回味。这个时代,色厉内荏的宏大叙事还少吗?以高屋建瓴之名行粗枝大叶之实的作品还少吗?一个内心栅栏不辽阔的人,怎么可能将生活深处繁密丰富的细节一网打尽呢?所以我们可不可以说,这种不宏大背后矗立着的,恰恰是内心锦绣,是对人世间的博大和宽容。

在处理细枝末节上,蔡小容一直是把好手。她的博客里有这样一个夜晚:“孩子们放了学都不肯回家,要玩滑滑梯,或者在操场上疯跑,成群结队,跑了一圈又一圈,笑得咯咯的。有时我带穗去散步,或买东西。天现在黑得早了。校门口那一块很热闹,我们在小贩手上挑一两张影碟;经过烧烤店,她总要求吃一串豆腐干。我们逛文具店。我们逛玩具店。我们逛鞋店,给她买旅游鞋、雨鞋、棉拖鞋。快走回家了,巷子里灯火通明,水果都摆到店子外面来卖,我们挑一些。如果想吃炒板栗,就称一点。”

——就称一点。四个字把冬夜的意蕴都称进纸袋里了。纸袋里板栗咧着嘴呵着气,足够温暖这对母女到家之前的那一段尘世行走。

我很喜欢这种看似无意轻缓,却情深意重的细节。信手拈来,淡而不疏,后劲绵长,恰到好处。这是她的蔡氏化骨绵掌。

她确实什么都淡。心思恬淡。人际清淡。处世淡然。审美淡雅。凡事顺着自己的趣味,一点不理会外面的声音。知足,自得其乐,不贪求。这些不着力、不刻意落到文字里,是人迹罕至处满枝的果。

  诗经关雎读后感 篇20

翻开书,看过三两页,我心里说,大学女老师写书,怎么都是这种类型?

留给我这种印象是因为阿袁,她的《鱼肠剑》细腻优美,我之后买了她的一本合集《郑袖的梨园》,反而有些失望,因为里面的几个故事都是一种套路,讲大学教师间的情感纠葛,文字美则美矣,但情节就像简化版的琼瑶,看多了难免无聊。

所以拿到《关关雎鸠》时,难免先入为主。

但仔细看完,得夸一下这是本很优秀的作品。

虽然都是写女老师之间的阵风往来,明枪暗箭,但多了筒子楼这样一个生活背景,由住房产生许多矛盾,就更有情节冲突,更容易出彩。

蔡小容写活了一场筒子楼里的人间百态。

小楼里对对夫妻,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烦恼。论语言的优美华丽,小容是比不过阿袁的,阿袁的文字细腻优雅,有着中文系的华丽,而小容的语言,就如严歌苓所说,像朴素的白描。

但白描有白描的味道,阿袁的人物读起来大同小异,如出一辙,《关关雎鸠》中没有这种问题,筒子楼里一对对夫妻形象各异,特色鲜明,在人物的刻画上,小容显露出她卓越的洞察力。

最出彩的无疑是戴氰,这个如同王熙凤一样的角色在书里书外,都最吸引眼球,文弱坚毅的柏舟,开朗大方的颜立菲,文学女性张燕,有洁癖的秦凌……形形色色的女人间你来我往,交锋不断,却纹丝不乱,小容在本书里表现出对人物、对情节优秀的把控力。

夸完了说说缺点,本书的主人公小鱼,比起其他角色,没有鲜明的性格,她的生活就像一笔流水账,记录而已。

大概因为主人公小鱼是作者本人在书中的写照,所以对其他的角色,有讽刺,有夸张,味道很辛辣,各自的私心写的惟妙惟肖,一旦到自己头上,刀下留人。

给人的感觉就是配角风风火火,主菜寡然无味。

蔡小容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但慢有慢的细致,《关关雎鸠》像是以一个当事人的角度,来看一幕发生在小空间里的生活轻喜剧,这部剧节奏紧凑,角色鲜明,会带给你轻松愉悦的阅读感受。

《诗经关雎读后感(精选2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群狐智慧网 www.qunhuyun.com 版权所有